一床被褥拉近了与乡亲的距离
2020-01-10 15:17:00   来源: 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 刘琼
开栏的话
他们奔波在田垄上,规划着新一年乡亲们的脱贫计划;他们齐抓共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他们面对冷言冷语,从不退却;他们吃着粗茶淡饭,从不抱怨……他们就是基层干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他们奋斗在基层,日复一日,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今起,我们推出“暖文热评”栏目,为发生在基层的暖新闻点赞,一起呵护这可贵的暖意,让心与心更靠近,让世界更温暖。

图为颜亮亮(左四)向群众宣讲政策,听取意见。(资料图片)

 

  【人 物】安徽省临泉县刘桥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 颜亮亮 

  【故 事】颜亮亮2014年从安徽省纪委干部下派到临泉县刘桥社区担任第一书记,自此,一头扎进了贫困村。第一个任期期满后,他主动申请再干3年,“继续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村里发展再上新台阶”。2016年,刘桥社区成为全县首批出列的10个贫困村之一。2018年底,社区230户47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虽然脱贫成绩显著,但驻村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初到刘桥社区时,群众对颜亮亮并不信任:“省里来的干部是不是来镀金的?”“村里的矛盾都拖了这么久,外面的人来了能解决?”“我带着铺盖被褥,就是来当咱村里人的。”头两个月,颜亮亮白天一家一户走访,晚上思考对策。谁家有病人、残疾人,谁家孩子在上学,都是他操心的问题。

  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颜亮亮下足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实做细,不嫌累,不嫌烦,帮扶帮到群众心坎里。引导123户参加脱贫蔬菜种植项目,引导60户贫困户养羊157只,全村5家经营实体吸纳35名贫困劳动者就业……在颜亮亮的带领下,一系列扶贫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驻村干部,颜亮亮积极“做好传帮带,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同时他还敢于较真碰硬,收回被侵占多年的村集体河塘;清退不符合标准的贫困户;排查低保户,杜绝优亲厚友。作风硬了,风气正了,群众心气也顺了。 (新闻链接:颜亮亮:一定要搬走贫困这块大石头)  

  【网友留言】

  继续加油,脱贫必胜。——@网友:如伴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越来越好。——@网友:原来是涓涓呀

  中国加油!脱贫太不容易了,多少基层干部呕心沥血。——@网友:这是一个没有名字的用户呀

  脱贫致富!老百姓最想过的就是富裕平安的生活!——@网友:幻小小 

  【点评】

  安徽省纪委干部颜亮亮,自带被褥下村当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仅仅四年时间,社区230户47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组看起来简单的数据背后,凝结了他义无反顾的坚守与扎根基层的情怀。

  与颜亮亮一样充满奉献情怀的驻村干部们,在农村这片热土上深耕细作、日夜奋战,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让群众尽早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这样的公仆情怀,早已有之。1965年,张爱萍将军曾在扬州方巷公社方巷大队开展社教蹲点,280多天里,他一身旧军装、一个挎包,走遍了方巷的田野村庄,走家串户了解民情,带领群众发展农副业、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时过半个多世纪,方巷人民仍念将军的好。

  时下,也有一些扶贫干部因为各种原因,在住地与村里或者城里与乡下两头跑,这种“走读”的形式,不仅浪费时间,也会给群众留下人浮于事和下来“镀金”的印象,从而产生距离感。一旦情感疏离,不管行动多么务实,都不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与推进。

  脱贫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可驻村帮扶有任期,在有限的时间里,想干出实绩,就要求扶贫干部必须沉下身,踏踏实实地住在村里,改变原本的生活习惯与工作方式,将自己完全融入乡村。通过与村民的朝夕相处,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获得村民的信任。同时,也必须静下心,听民声、解民意,切实感受村民的喜怒哀乐、精准把握民情民意。只有这样,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扶贫才能取得实效。

  驻村干部带一床被褥下乡,就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住在村里,不仅时间上也有了保证,也能沉下心来做事,更容易找准扶贫的“靶心”,激活为民奉献的情怀。当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每一个驻村干部都会为参与到这项历史性工程而骄傲和自豪,驻村的这段经历,也将成为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与宝贵的精神财富。


  编辑:刘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