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海霞接受中央媒体采访
在甘肃代表团中,来自肃南县的常海霞代表尤为引人关注。今年29岁的她,是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还是裕固族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4年的履职锻炼,原来那个不善表达的羞涩女孩,再也不怯场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论是小组发言,还是和其他代表交流,她都能侃侃而谈,表现得落落大方。
作为一名草原儿女,常海霞连续4年的建议都与祁连山生态保护有关。今年,她带来了《关于将肃南县列为祁连山国家级生态补偿实验区试点县的建议》,希望逐步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群众进行生态移民,以遏制草原进一步退化。
3月6日,常海霞在小组发言时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祁连山下草场灌木林郁郁葱葱,茂密的地方钻进一头牛都看不见,齐腰高的草里走上一圈衣服会被露水打湿。如今,这样的情景很难见到了。”常海霞说,她的家乡坐落在祁连山北麓,乡亲们大多依赖天然草场放牧为生。2010年至2013年,常海霞曾在肃南县明花乡担任大学生村官,亲眼目睹了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的现象,而在走访牧民时,听到最多的就是牧民对草原退化的担忧。作为一个牧民的孩子,她一直想为牧民“做点什么”。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后,常海霞有了更多机会去了解和关注家乡的生态。去年6月,为了解农牧民对国家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政策的建议,常海霞参加了县人大、农牧委组织的为期十天的调研,走访了大量的农牧民。“他们非常支持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一方面通过禁牧可以减少草原载畜量,另一方面,牧民得到补偿后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常海霞说,4年的履职经历,让她对国家相关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思考。
常海霞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祁连山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快建设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规划和生态恢复项目,落实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将肃南县列为祁连山国家级生态补偿试验区试点县,有利于出台配套倾斜政策措施,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
为解决保护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减少生态功能区人为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常海霞建议采取老年人全额发放养老金补贴、中年人整体转为林草管护职工、青壮年转至第三产业等办法,逐步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共8300多户、2.4万农牧民进行生态移民,从根本上缓解生态压力,加快生态功能修复。
从大学生村官到银行职员,再到普通牧民,4年之间,常海霞的身份转换了3个,但不变的是她对草原的关注和热爱。2014年10月,回到家乡的常海霞没有选择去草原放牧,而是在村里办起了舍饲羊养殖场,去年出栏550只。常海霞希望通过她的示范效应,逐步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牧民游牧传统习惯,缓解天然草场的压力。“接下来我准备往绿色生态羊肉精加工方面发展,也算是为牧民探索一条新的致富路径吧。”
“不管怎样,我会一直关注祁连山生态保护。”常海霞坚定地说。(本报记者 丁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