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组组通”铺就乡村振兴路
2019-08-19 09:25: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刘久锋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要致富,先修路”,道出了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更是政府的职责。

  山地和丘陵占比92.5%的贵州省,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山高坡陡,是全国农村交通建设工作最为艰巨的省份。2015年,贵州启动“农村公路三年大会战”;2017年成为西部首个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省份,并同期实现“村村通客运”。

  为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确保同步小康“不落下一个人”,2017年8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的步伐。

  找准致贫穷根,贵州全力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实现通组硬化路由“通不了”向“通得了”“通得好”转变。贵州以惊人的毅力,在今年春天交出了骄人的答卷:累计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39867个30户以上村民组实现100%通硬化路。

  “组组通”为村民带来幸福生活

  “不通路的时候,主要靠人背马驮,山里的东西卖不出去,山外的物资运不进来。”说起交通的改变,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团结村村民龙芳感触最深,如今,龙芳在团结村开了一家超市兼农村淘宝店,驾驶自家小汽车把山货运出去,把物资运进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告别了“人背马驮”的日子,“通组路”掀开了村庄变迁的新篇章,也给边远山乡的村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党的政策好,感谢共产党,路都修到家门口来了。”在开阳县南江乡新隆村,村民唐光全一提起“组组通”就说:“太方便了!路好走多了,还能带动寨子发展。”

  “女儿在网上买了洗衣机、电烤炉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快递员上午联系送货,由于送件多,天黑了才送到,但还是很开心。”南江乡最偏远的毛家院村乌木庆组村民罗大姐说,要是过去得自己到开阳县城物流点取货,来去车费不说,不仅要找车运回家,还得自己搬运。“现在路通了,再远的村庄,网购也方便,省时、省心、省力。”

  毛细血管“组组通”公路的修建,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乡的流动,也增强了城乡互动,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了农村居住和出行环境,提升了民生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更好保障。

  坐落在月亮山区腹地的从江县极贫乡镇加勉乡境内沟壑纵横,交通落后,一直是其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

  “1998年才打通宰便镇到加勉乡的第一条毛坯公路,近两年来,加勉乡交通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说到交通,在加勉乡工作已经16个年头的高山村第一书记杨安深有感触。

  随着“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加勉乡不仅在全县率先实现农村“组组通”硬化路,而且全乡14条通村公路、9条“组组通”硬化路、17条产业路等联通起境内道路交通路网,极大地方便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也让脱贫攻坚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多举措确保“组组通”惠民为民

  为了确保“组组通”真正做到惠民、为民,贵州省交通部门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按照“打捆招标”“资质企业总承包”等方式,量质并举推进建设;出台工程技术导则、贷款管理办法等,规范建设标准,采取每公里补助40万元的标准,省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抓实资金、土地、用材、设备和施工人员等要素保障;在全国率先研发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监管平台,构建“数据铁笼”,形成了通组硬化路数据“一个库”、建设“一盘棋”、整改“一条线”、监督“一张网”;全省纪检监察机构全程参与,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全程参与项目建设、验收,聘请部分党员、群众为义务监督员。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贵州省优先安排深度贫困地区项目先行建设,让最困难的地区最先享受到交通建设红利。2018年底,全省20个极贫乡(镇)率先实现农村“组组通”硬化路目标,贫困群众搞活了产业、增加了收入,提振了脱贫信心、拓宽了脱贫门路。

  据不完全统计,“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发展500余万亩,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000个,新增农用车等23万余辆,参与项目建设群众120万人,沿线受益群众达96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3万人,为全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乡村振兴提供了交通保障。

  “组组通”硬化路不仅解决了山村村民出行难问题,更承载着乡村发展的未来,唤起了村民回乡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路通了,开阳县龙广村郞基田组的果子、蔬菜品质好价格优,引来八方游客尽情采摘,让种植户的收入增加不少。路通了,城里的游客纷至沓来,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成为市民“寻找乡愁”的乐园;路通了,不少打工者重返家乡,办起农家乐、建立合作社。

  如今,一条条通组路在贵州崇山峻岭中盘旋起伏,将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村村寨寨串点成线,打通了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之路。路通了,产业有了新出路,生活有了新变化,农村有了新面貌,旅游有了新突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