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书记的治村故事
2019-05-23 14:48: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蒋欣然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为米培莲(中)正在大棚里观看草莓长势。

  资料图

 

  初次来到泰山脚下、汶水河畔的这个美丽乡村,很难将其与老人们口中的“好女不嫁东孙郎”“东孙村里穷又脏”这些顺口溜联系起来。

  从负债50多万元,到村集体年收入30多万元,东孙村的变化不仅是账本上日益增长的数字,还有村民幸福感的步步提升。“腰包鼓了,村里美了,人心齐了”,而这一切变化都要归功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孙村党支部书记——米培莲。

  从200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米培莲已经干了18年。18年岁月如椽,她用自己看似柔弱却异常坚韧的肩膀,为村子撑起一片天,向村民交出一份治村富民的瑰丽答卷。

  临危受命治村从治乱开始

  村里要发展,必须要有好当家人。可18年前的东孙村却是“一盘散沙”,村集体负债达50多万元,帮派纷争、人心涣散,“两委”班子3年换了4茬,干部没有主心骨,群众诉求没人理,党支部书记这个位置更是个“滚烫的山芋”,没人敢接。

  当书记之前,米培莲在村里干妇女主任,她的工作能力,上级领导信得过。于是,2001年9月,42岁的米培莲临危受命,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可当选的第一天,等待她的不是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更多的是担忧与不理解。80多岁的老母亲坚决反对,村民更是说风凉话,“大老爷们都干不好的活,她一个妇女有啥本事,这下俺们村里是要彻底完蛋喽!”“我们这个村就是‘没娘的孩子’,谁干都一样,白搭。”

  面对家人的反对、群众的说三道四,米培莲就不认这个邪。“当年,邻村都瞧不起东孙村,任谁都能笑话几句东孙人。我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人,看着村里的乱样,真是咽不下这口气。越是难越要闯出个名堂,让旁人瞧一瞧。”凭着一股韧劲,米培莲勇挑重担,立志要当好这个回民村里的当家人。

  治村要先从治乱开始。可东孙村的乱在整个镇上都出了名。当时村里很多果园、窑场都被村民强占了,乱搭乱建更是随处可见。甚至几户村民商量一下,用脚划线,就能把村里的一块地给划分了。

  上任之初,米培莲就先去村里走访,询问群众意见。临时组建了由原村委委员、年轻党员组成的“两委”班子。班子刚一组建好,米培莲用村里的大喇叭喊话村民,不允许再私自强占、划分土地。但有的村民不听规劝,趁着夜色在地里偷偷种上麦子,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或是心存侥幸,“庄稼都种上了,她知道了拿我们也没办法”。米培莲可不信这个邪,接到群众举报,二话没说,当即领人用“旋耕犁”将村民种好的麦地翻了。“你这个人不老实,白天答应得好好的,晚上自己偷偷干。这次就让大家都看看,谁不服从规定,搞特殊,我米培莲就和他们干到底。”米培莲上任的这把“火”震慑住不少人。

  靠着这股劲头,米培莲领着班子成员,半月时间就收回了被村民强占的60亩果园。随后,又解决了窑场荒弃村民拉土和强占学校的问题。清理规范各类合同10余项,扭转了歪风邪气,树立了新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

  但是受过的委屈,米培莲自己知道。因为自己工作不留情面,得罪的人也不少。在她的工作日记上曾记着这样一段话:“8月28日这天,我真难忘,这天修路投标,头一天晚上9点,有头牛突然间病死在牛栏里,我的心里难受极了。”“就是你非要当这个破支书,要不然咱家哪会出这样的事!”家人的埋怨让米培莲一夜未眠。可即便自己晚上偷偷掉眼泪,米培莲也从没想过放弃自己这份工作。

  制度治村讲情讲理更讲法

  今年5月14日,东孙村在市里召开了一次关于工程道路建设的招标会。现在,只要涉及村里的工程建设,开会、招标、竞价已成了村民的共识。可十几年前的东孙村并不是这样。

  但凡听说村里要修工程,马上就有人想着拉关系走后门,违法违规的事屡见不鲜,更过分的是,甚至有村民把“不打不闹争取不到”“不占便宜就是吃亏”“老实人多受气”奉为“金科玉律”。

  米培莲没上任前,很多村民都去老窑场挖土,挖上一车土能挣不少钱。后来,老窑场收归村集体之后,挖土的村民渐渐少了。可还有一些“不自觉”的村民夜晚偷偷去挖。米培莲便带着村“两委”整夜守在老窑场外的公路上。只要看到有挖土的车从场里开出来,就上前拦截。

  米培莲总是先讲情后说理,若是碰见“不听劝”的,便搬出法律条文。去老窑场拉土的大多是村里的壮劳力,有的村民看米培莲是个女同志,还扬言要去村委会给她点好看。“我是党员干部,从来都不怕事。你要是真有理,就跟我到村委说道说道。要就是威胁人,那我就报警,让公安机关处理你。”

  哪怕碰见自己的亲朋好友,米培莲也从不徇私情。“打铁还需自身硬。干这个工作,必须要保持一颗公心。若是不从身边人做起,天长日久,老百姓哪还会对你有信任。”

  日久见人心,村民们慢慢地被米培莲带领的村“两委”班子征服了,自此不满意就去村委会闹一闹的现象彻底杜绝了,法律成了大家心中的“一杆秤”。

  为规范村民行为,增强崇德尚法的意识,米培莲坚持用制度治村,逐步规范了村民议事会、村务公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制定了村规民约,明确规定:村民要严禁谣言惑众、拨弄是非;严禁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严禁赌博、吸毒、封建迷信等一切违法活动;提倡尽孝道,奉行厚养薄葬,大大压缩了开支,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支持。

  “文明村庄,从公平、规范开始。”米培莲说。多年的实践为东孙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东孙村,原来的乱象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风清气正、崇德尚法、和谐共生的良好景象,群众知法守法、党员普法用法、干部依法治村。2004年7月23日,东孙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产业富民攻坚克难奔幸福

  “农民不富起来,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除了治村,米培莲还交过一份致富答卷。

  18年前的东孙村可谓一贫如洗。大多数村民仅靠几亩薄地维持温饱,稍有点家底的也不过就是在后院养上一两头奶牛,多挣点钱。如何找到东孙村致富的路子,成了米培莲的一大难题。

  2002年,“亚奥特”乳品公司落户省庄工业园,米培莲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在多次开会分析后,确定了“以发展奶牛养殖业为主,种植业、运输业为辅,多业并举,富民强村”的发展思路,并把发展奶牛养殖业作为东孙村最迫切的事情来办。

  想法虽好,可当时村里连给施工队的定金都拿不出来。恰逢泰安市民宗局领导到村里调研,米培莲借着这个机会,向领导汇报自己想建专业养殖场的想法。同时,她还请专业人士绘制了养牛场规划图,附上自己起草的资金申请报告。最终,借着少数民族村发展扶植政策,民宗局协调争取了2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东孙村养殖基地的建设。

  有了这笔资金,米培莲发动村干部和养牛户进行集资,很快又筹集到10万元。这30万元就是东孙村的“第一桶金”。米培莲和村“两委”成员亲自上阵当建筑工人,一方面节省开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施工队起到监督的作用。原本需要3个多月干完的工程,米培莲和施工队只用2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占地30亩、可容纳600头牛的奶牛场。随后又投资建设占地130余亩的集可视化、挤奶自动化于一体的高标准养殖小区,走上了规模化、科技化、智慧化的养殖道路。

  米培莲说:“以前,村民养牛只能在自家院子里,空间有限,最多养上一两头。可在养殖场,少的一户能养30头,多的达到70-80头。过去,一到夏天,牛的粪便尿液横流,村子里臭气熏天,邻里之间也为此争吵不断。现在,村里有了生活污水站,奶牛也统一管理,村里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2015年米培莲又果断带头调整养殖结构,引导养殖户进军肉牛产业。2016年,东孙村肉牛出栏量达600余头,全村养殖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村北沿着一条省道,每个周末来村里旅游的人不断。“我们村这个位置离高速口很近的,泰莱高速一开通,特别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这是新机遇,可得抓紧,不能错过。”米培莲一边在棚里看草莓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她的规划,2018年东孙村用10亩地搭建了4个大棚,建起了草莓采摘园,每年为村里增收10万元。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记者恰巧碰到前来东孙村谈合作的客商。像这样登门拜访的客商有时候村里一天要接待好几批,“我们村的村容村貌比较好,村‘两委’有号召力,村民心又齐,客商来投资都首选我们村。”东孙村会计杨建霞骄傲地说,“东孙村能有今天,多亏我们有一个好的当家人,敢挑重担,敢打‘硬仗’。只要当家人在,村民心里就有‘主心骨’!”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脚下的米培莲也从不觉得自己老了。虽然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2018年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可她的脚步从不停歇。采访一结束,米培莲就要赶往镇上开会,连口饭也来不及吃。“这工作累是真累。可只要能为村民办实事,咱又有使不完的劲。”米培莲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