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越来越美 日子越过越富(会场内外·热议乡村振兴)
2019-03-12 15:41:00  来源:人民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核心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如何将目标落到实处?代表委员们讲述履职经历,积极建言;在广大农村,乡亲们也在兴奋地畅想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会内:

  说起村里这两年的变化,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兰代表滔滔不绝,“独树村已建成省级无公害雪梨基地6100余亩,发展樱桃2000余亩、核桃3000余亩,乡村旅游也发展起来了,2018年村里接待各类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1500万元左右。”王永兰代表说:“如今村里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正逐步变为现实,村民们发展的思维逐渐转变,积极性日益高涨,村子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富。”

  “在‘美起来’的乡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防止村靓房空。”广东省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代表介绍农村的变化,充满自豪。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澄海蔬菜、潮阳丝苗米等汕头特色农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86%;同时,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全市现有淘宝镇13个、淘宝村93个,均列广东省第一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农业产业化则是产业兴旺的关键所在。”把脉农业产业化,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钱学明委员建议,发展农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原来的“撒胡椒面”式的各级财政投入到农业领域的补贴扶持资金整合起来,组建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注入中央及地方国有涉农投融资平台,再投资入股更多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民营农业企业。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但同时要在引进产业的过程中避免过度开发,保住绿水青山。在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副所长谌爱东委员看来,应充分利用各地农村的资源禀赋,加以精心设计的政策因势利导,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好产业。

  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委员建议,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整合各个群体的力量,形成乡村善治的合力。”湖北省黄冈市市长邱丽新代表说。黄冈正在开展的“红色头雁工程”,将村“两委”换届工作与能人回乡创业有机结合,吸引在外务工的优秀青年、毕业大学生回乡竞选村干部,并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村级党组织书记、从退休人员中聘任党组织书记,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去年,黄冈213名在外创业成功的能人当选为村级党组织书记。

  会外:

  “脱贫致富,乡村振兴,都是靠干出来的!”在广东省清远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村民陆奕和这几天一直关注两会上的涉农话题,他边在承包地里忙活,边干劲十足地说。

  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英德市在连樟村举办无花果、桑葚种植及加工技术和农产品营销策略培训班,看到脱贫致富希望的陆奕和,积极承包土地种植蔬菜、麻竹,还参加技能培训取得了电工合格证书,“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陆奕和也有一些担忧,“现在,农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记者平时调研粤北乡村了解到,校舍、设施等硬件提升并不难,难的是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英语、美术、音乐等相关课程,更是紧缺高水平教师。陆奕和与村民们建议,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让乡村学校“引得进人,留得住人”。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辽宁省盘锦市荣兴稻作人家民俗村游客爆满。荣兴街道党工委书记高贺坤说:“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重要主题,尤其提到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让我们备受鼓舞,也坚定了我们的工作方向。”高贺坤认为,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解决好人才问题和产业融合问题。他建议,要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同时通过相关政策优惠,引贤回乡,利用从乡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公务员和知识分子的知识、资源、情怀,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

  高贺坤说,“单纯靠农业是富不起来的,农村要振兴,必须要走融合发展之路,打造田园综合体。不能仅仅把乡村看成是农产品产出的地方,它还应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旅游观光休闲之地,还可以成为城市居民退休养老之地。”

  “产业振兴靠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湖北省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村支书陈细庆说,刘家岭村正在引导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业主租赁经营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以发展产业,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陈细庆认为,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有地不想种,想种没地种”的矛盾,大量撂荒、闲置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使农民在流出土地时直接获得收益,农民以出租形式流出土地,每年每亩可获得400元的租金收益,流出土地的农民,有的被返聘回去打工,成为农业工人,每天能够获得120—150元不等的收入,而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则转向了第二、三产业,他们的务工收入远高于自己承包经营的收入水平。

  “土地流转不能简单停留在换人种地上,而应借此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这需要规划先行。”陈细庆说。

  (本报记者贺林平、程远州、胡婧怡、王明峰、范昊天、邱超奕、刘诗瑶采写)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