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林下“掘金”释放“绿色红利”
2020-09-08 15:2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龙见松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由县城通往铜鼓镇的柏油路两边,目及之处连片生长在树上的仿生石斛,颜色翠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且每一株都水灵灵胶质饱满,预示丰收好兆头,为群众增收致富带来了希望。

  山林间不时有上下飞舞、辛勤劳作的蜜蜂,嗡...嗡...悦耳的声响犹如一支交响乐充斥林间,因为石斛基地规模大、花开面积广使得采蜜来源充足,加之雨水相对适中,林下蜂箱出品的蜂蜜浓度、品质都不错,让养蜂人收获满满。

  依托独有的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锦屏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以石斛、中草药等为主的林下种植产业;以中蜂、生态鹅、林下鸡等为主的林下养殖业;以金秋梨、山核桃、油茶为主的林果采摘业。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20元,其中来自林业的收入3200元,直接带动农民就业8万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借“林”发力的锦屏正描绘出一幅“林下掘金、生态致富”的绿色画卷,不断激活生态资源释放“绿色红利”。

  林中石斛“仙草”成致富宝贝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丰富的森林资源,锦屏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养孕育着生灵万物。锦屏石斛便是大自然馈赠的“天然宝贝”之一,它不只是美味佳肴和治病良药,更为全县百姓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仿野生种植的石斛因生态绿色、品质上乘,近来在市场上颇为走俏,前景可观,为抓住这一“商机”,2019年4月,通过招商引资,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贵州贵枫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锦屏注册成立,铁皮石斛正式牵手锦屏县,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采取“‘三变’入股保底分红+效益分红+劳动务工收入+土地租金收入”利益联结机制,把利益最大化的惠及到民,让群众腰包‘鼓起来’。”铜鼓-大同万亩石斛种植基地负责人说道。

  “把石斛从深山引进大棚,又从大棚回归深山,向树干、林下种植延伸,在树上生长的石斛依靠吸收树皮和大树的营养生长,模仿原生态种植,不仅能提升石斛的营养,还能大大减少建高标准钢架结构大棚等成本,更有利于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锦屏县林业产业专班负责人介绍,石斛在林下树干上种植,一年种植多年收益,既保护了自然资源,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现如今石斛产业已成为锦屏县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全县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借助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优势,锦屏县委、县政府将石斛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通过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投资林下产业深度开发,鼓励种植户、养殖户对林下产品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带动林下产业向“绿色生态有机”的农业品牌升级。截至2019年底,全县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76.5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3.68亿元以上,种植铁皮石斛达1.12万亩,创建的6个示范基地带动参与农户4600多户,其中贫困农户1700多户。

  林下养殖绿色生态效益好

  在锦屏县铜鼓镇内的万亩林业(石斛)综合产业园,200余蜂箱点缀在林间,虽花期已过,蜜蜂鲜少忙于采蜜,但养蜂人忙碌的身影却一如既往。这段时间来,来自遵义的技术员高晓琴忙着为锦屏县平江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培训夏季养蜂消毒、清理等日常管理工作。

  锦屏县平江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为了充分把本地的林地资源盘活,合作社负责人龙本泽结合自己几年发展的养蜂产业,以合作社为纽带,带动当地村民大伙一起发展。“目前合作社的成员有11名,中间有贫困户、非贫困户,但覆盖全村121户贫困户,有400多箱中华蜜蜂,一年一箱大概年产15斤蜜左右,通过这个形式能够达到老百姓增收,而且还学到一门技术。”龙本泽说。

  养蜂产业既是一个新兴林下产业,又是脱贫致富路上的惠农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全县发展中蜂6580群,蜂蜜产量110吨,养蜂规模化养殖合作社10家,产值1300万元。已基本形成了包括蜜蜂养殖、技术培训、产品加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龙头企业带动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养蜂基地、企业与蜂农互促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林下养殖的家禽其肉质好,风味佳,符合人们对生态食品的需求,同时散落在林间的粪便可作为树木的基肥,促进树木生长。”在平略镇甘乌村苗寨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些客户正在等着买合作社的林下肉鸡及鸡蛋。

  “合作社主要养殖乌骨鸡、三黄鸡和红瑶三种品种,喂食的都是玉米、谷糠等杂粮。目前总计养了8000多只鸡,每天产蛋达400枚以上,每只鸡养殖周期至少150天。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合作社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合作社已经度过艰难期,渐渐步入了正轨,合作社以每亩每年补贴600元的价格向农户流转土地50亩,给20多户农户带来了收入。”合作社负责人范烈基说道,“下一步不仅要扩大养殖规模,还想学着种中药材,把产业发展成林下种植、养殖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

  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实施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锦屏县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有效破解了林业经营周期长、见效慢等问题,提高了林地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实现了林业建设由平面向立体、由传统向现代化的快速转变,拓宽了林农增收致富渠道。

  林下种药致富有道治贫有“药”

  走进锦屏县固本乡高舟村,林下中药材1050亩淫羊藿和500亩黄精,郁郁葱葱,肆意生长。不远处,田间种植的450亩吴茱萸及套种的200亩一枝黄花相继成熟,丰收在望。

  位于该乡集镇的乡级合作联社内,热闹非凡,工人正忙着称重各村运来的中药材,药材加工流水线上,清洗、分拣、入烤箱,忙而有序,步入交易市场,包装精美、自主研发的中药材产品整齐摆放在货柜展示区。

  但前些年,固本乡还是另一番景象,产业发展散、小、乱,群众没有稳定脱贫支撑,脱贫步伐迈不开......面对贫中之贫,如何实现后来居上,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固本乡党委政府努力寻找破局路径,组织专班外出学习考察十余次,遍访13个村调查研究、倾听民意,结合自然条件和地理因素,最终决定要蹚出一条中药材立体发展和产销全链条的产业富民新路子。

  2018年,该乡14个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在田间种植吴茱萸、钩藤、金丝皇菊和套种一支黄花、太子参等中药材品种,林下套种淫羊藿和黄精等。目前,全乡种植中药材8300亩,累计种植中药材13000亩,利益联结覆盖全乡1682户7800人贫困人口,鼓起当地农民“钱袋子”,全乡综合贫困发生率骤降至1.41%,2019年底成功摘掉贫困帽子。

  近年来,锦屏县依托优势环境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并将其发展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做好“绿起来”与“富起来”良性互动大文章,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并采取“公司+基地+党支部+农户”的运作模式,在盘活大量闲置土地的同时吸纳了富余劳动力,使得当地农民获得“地租+务工”双收入,“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拿”,从源头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带动贫困农户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实现致富有道、治贫有“药”。 

责编:车婧